——“生活方式医学实践者”表彰大会获奖代表采访纪实
为表彰慢病管理行业中优秀的生活方式医学实践者,树立行业榜样,推动生活方式医学的普及与发展,7月21日由北京生活方式医学研究院与生命说(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第四届表彰大会在江苏南京隆重举行。近50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医疗机构代表以及生活方式医学实践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实践天使”等20余项奖项,覆盖了慢病管理全周期的杰出贡献者。为了彰显优秀生活方式医学实践者的从业精神,组委会特举办了“生活方式医学实践者”优秀代表媒体见面会。希望,可以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让大家深入了解生活方式医学这个行业,对从业者少些误解,多些支持,集结更多力量来促进生活方式医学发展,从根本上推动我国慢病防控工作落地和实施。
刘思莉:500场沙龙唤醒一座城
新疆乌鲁木齐市健玖缘健康咨询服务公司总经理
在推行生活方式医学过程中,刘思莉发现新疆各民族传统饮食中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健康智慧。如维吾尔族“皮牙子配馕”的饮食习惯,实质上是膳食纤维与碳水的科学搭配。她将这些传统智慧提炼成“主食+发酵食品+新鲜蔬菜”的简易公式,让群众通过微调饮食比例就能改善健康。
在新疆举办500场健康沙龙的过程中,刘思莉坦言最大的挑战是改变“胖就是福”等传统观念。她创新性地培训了一批各民族健康膳食指导员,用贴近群众的方式传播科学饮食理念。虽然文化差异带来诸多磨合困难,但看到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改变饮食习惯,她感到一切付出都值得。
“500场沙龙不是终点”,刘思莉表示,要让健康理念像坎尔井一样,慢慢渗透到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这场生活方式医学革命正在新疆各地慢慢上演。
生活方式医学实践者优秀代表 刘思莉
胡容:从产后肥胖到健康管理师的成长之路
湖南省娄底市精英健康咨询服务公司总经理
胡容因产后肥胖问题接触到生活方式医学,通过科学的体重管理不仅改善了自身健康,还帮助父母成功控制了糖尿病和高血压。这一转变让她深刻认识到生活方式医学对慢性病管理的价值,也坚定了她推广健康管理的决心。
从健康知识小白成长为专业健康管理师,胡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她运用专业知识帮助身边朋友通过饮食和运动逆转慢性病指标,并教会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她以身作则,带领家人和孩子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从根源上预防疾病。
谈及生活方式医学的发展潜力,胡容表示,这一领域与国家“预防大于治疗”的理念高度契合。她希望未来能与更多志同道合者一起,为“健康中国2030”贡献力量,帮助更多慢性病患者摆脱疾病困扰,迈向健康生活。
生活方式医学实践者优秀代表 胡容
宋教授:从医学教育者到健康实践者的转型之路
医学院校副教授
作为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宋教授在从事医学教育过程中,因自身出现肥胖、高血脂等健康问题,开始反思仅靠理论教学的局限性。这一契机促使她从临床医疗教育工作者转型为生活方式医学实践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让自己健康,有能力让别人健康,同时培养更多健康服务人才”,宋教授用这样一句话概括自己的职业理想。如今,她正致力于培养兼具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健康管理人才,为全民健康事业贡献力量。这一转型不仅改变了她个人的职业轨迹,也为医学教育注入了新的实践维度。
生活方式医学实践者优秀代表 宋维芳
李青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慢病防控新路径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路东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李青海主任表示,基层医疗机构应主动承担“健康第二责任人”的角色,与居民共同做好慢病防控工作。针对公众健康认知现状,李青海主任也指出居民日常健康管理存在的两大问题:一是对改变生活习惯存在畏难情绪,二是对健康管理重视不足。他呼吁基层医务工作者通过持续科普教育,促进这些问题改善。
生活方式医学实践者优秀代表 李青海
我们聆听了多位生活方式医学实践者的真实故事与宝贵经验。他们从自身健康困境出发,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不仅实现了个人与家庭的健康蜕变,更将这份福祉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他们的实践印证了“预防大于治疗”的理念,展现了生活方式医学在慢病防控和全民健康促进中的巨大潜力。
相信,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指引下,生活方式医学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待更多医疗工作者、社区机构和普通民众加入这一健康变革,共同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让我们携手并进,用科学的生活方式守护每一个家庭的健康,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