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商业观察网 > 深度报道 >

货币政策工具箱丰富 加大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

主持人陈炜:6月13日,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上,如何加大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成为关注的话题。今日,本报聚焦货币政策、减税降费、直接融资等多个方面,进行相关采访及解读。

■本报记者 刘琪

在6月13日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上,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发表演讲时指出,加大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

近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一直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央行行长易纲此前曾公开表示,“货币政策主要任务是支持实体经济。在考虑货币政策时,要结合我国经济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特征。”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回顾2018年货币政策时表示,为民营企业解困,是激发更大市场活力、更多就业的重要措施。人民银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在保持总量适度的同时,运用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出台信贷、债权、股权“三支箭”,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激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2018年,央行出台了较多的结构性支持措施,包括四次定向降准,完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优惠政策的考核口径,扩大MLF等工具担保品范围,在宏观审慎评估(MPA)中增设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专项指标,三次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共4000亿元,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扩大支小再贷款对象、支持企业范围等。

今年以来,央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逆周期调节,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央行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在保持总量适度的同时,运用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促进信贷结构优化。调整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贷款考核口径,扩大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优惠政策覆盖面;创设并按季开展TMLF;发挥好宏观审慎评估的逆周期调节和结构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大MPA在引导信贷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等方面的作用;创设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并开展首次操作,为银行发行无定期限资本债即永续债补充资本提供流动性支持。

同时,还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妥推进利率“两轨合一轨”,完善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从近期来看,除了开展逆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外,5月份央行还宣布从5月15日起对聚焦当地、服务县域的中小银行,实施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约有1000家县域农商行可以享受该项优惠政策,释放长期资金约2800亿元,全部用于发放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

有券商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定向降准资金流向民营和小微企业有望进一步提振债券市场投资者信心,结合已成功发行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缓解部分发行人的再融资压力,有效发挥债券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此外,据央行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4万亿元,同比多增4482亿元,环比多增408亿元。有经济学家指出,社会融资存量同比增速10.6%,较4月份提升0.2个百分点。时间拉长来看,1月份-5月份合计新增社融10.9万亿元,比2018年同期多增2.36万亿元,延续今年以来反弹态势,实体经济融资环境持续改善。

在1.4万亿元社会融资增量中,对实体经济发放人民币贷款1.19万亿元,占当月社融增量的85%。对此,有分析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指出,金融部门对于实体经济整体支持力度依然较强,意味着普惠金融等宽信用政策仍在发力。

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外部经济环境有不确定性。孙国峰在近期出席金融街论坛年会时表示,面对内外部挑战,我国货币政策应对空间充足,货币政策工具箱丰富,央行将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用好和创新有中国特色的货币政策工具箱,疏通政策传导机制,强化落实支持实体经济和六稳的要求,不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推动稳健货币政策,在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之间形成三角良性循环,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

关键词: 货币政策 经济